2)第十一章 户籍、井田、货币_从原始文明开始进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别存放在新建立的二十四座大型石屋中。

  户籍,让沈明城邦的制度变得更加完善。

  可是,光有制度,没有食物可不行。

  既然取消了奴隶制度,那食物的来源必须由元人以及边人亲自获取。

  城邦获取食物的来源一共有三点,农业、牧业以及狩猎。

  正好对应了三公六正中的其中三正。

  当所有的矛头指向农牧猎三正的时候,让他们感到了一阵如芒在背。

  一开始,他们倡导所有元人参与各种农事活动之中。

  但是,时间一久,众人发现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元人偷懒,边人也偷懒,而且不少人还会因为食物分配不均匀而发生争执。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三公六正元老们不知道经过了多少讨论,一个个吵得面红耳赤。

  看着他们因为制度的问题而吵的不可开交,沈明对此非常满意,这正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

  吵得越凶,这代表着众人对这个问题的印象越深刻,越容易引起重视。

  经过半年多的激烈争论,众人终于达成了统一意见,那就是采取“井田制度”。

  所谓的井田制度就是将土地分成九块,其中八块为私有田,另一块为公有田,每一块田都由自己负责种植。

  井田制度的出现,让沈明更加满意,也愈发对元人们的未来充满期望。

  井田制度,不仅仅是对农田进行均分,还会对养殖、狩猎同样进行均分。

  针对养殖、狩猎,采取的是“以田换养”的方式。

  就是将自己的土地交给自己的亲人进行种植,而自己则进行狩猎、放牧或者养殖。

  农田中出产的一成利益归自己所有,而自己养殖或狩猎来的利益,其中一成也要交给种田者。

  在井田制度推行的过程中,造成了许多麻烦,那就是土地分配不均以及公共农田谁来种植的问题。

  针对第一个问题,三公六正元老们是有私心的,将好土地首先留给自己人,将贫瘠的土地留给其他人。

  对此,沈明表示这并没有什么不妥,这样才能更快的增加凝聚力。

  对于公共农田,经过商量后决定,每逢初一、十五这两天,由元人或边人集体负责。

  其他情况暂时交给那些无根男性来进行管理,所得利润均归沈明所有。

  土地分完了,每个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领地,虽然可以自给自足,但是在物资交易上,变得比较麻烦。

  为了不再采用以物换物这种麻烦的方式,城邦高层一致决定加强贸易流通,采用“货币制度”。

  自从拓山创造尾币以来,大大的提升了城邦的经济贸易流通性,通过以尾币作为中介物,让物资的交易变得极其方便。

  也正是因为如此,纺织业才能有生存发展的空间,人们会用尾币来交易这种劳动成果。

  而随着纺织业的发展,率先得到实惠的便是奴隶群体,通过用棉麻制作的衣物进行保暖,大大的提高了婴儿的存活率。

  这让奴隶们有了喘息的时间,造成在短短几十年内奴隶的数量超过了元人,这也是为什么在拓山执政的后期能拉出如此庞大数量奴军的原因。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