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7章 谈条件_大明国士孙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说:“意思是兄弟和睦,才能教育国人。”

  杨泽突然怒了:“这就是你解的这一句,你也是读书人?”

  他气得眉毛都竖起来了,如同两把刀子,仿佛要飞起砍人,朗朗道:“《诗》就是《小雅》。诗人说,一家之中,有长于我的,是兄,我能尽其恭敬而善事之,感得为兄的也常常爱我,这便是宜兄。有少于我的,是弟,我能尽其友爱而善抚直,感得为弟的也常常敬我,这便是宜弟。曾子引之而说道:为人君者,必能善处……”

  看到孙元一脸的茫然,杨泽就知道这人其实肚中没有任何货色,便停下来,怒道:“咱家以前还真以为你是个人物呢,怎么着也是扬州望族,读书种子,虞人跟了你,下半生也有个依靠。却不想,你不但胸无点墨,还是个寒门小子。咱家……咱家还真瞎了眼呐!急切之间,又哪里去寻合适之人,虞人,虞人,咱家若是死了,你可怎么办啊?”

  孙元一张脸涨成猪肝色。

  不过转瞬,他就知道自己的表演不能太过火,实际上,这些东西他以前在读大学的时候都看过,前一段时间还恶补过,怎么可能不知道。

  他就是要让杨泽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学无术之徒,不过,再演下去,怕是要穿帮了。若是惹恼了这个死太监,自己可就麻烦了。

  所谓事行有度,过犹不及。

  想到这里,孙元忙道:“公公,小生。”

  “住口,你也配称读书人?”杨泽冷喝。

  孙元故意讷讷几声:“孙元对韶姑娘是一网情深的,多谢公公美意,心中自是欢喜不尽。不过,孙元家境贫寒,衙门里又有大仇人,以后怕是要被人家给害你。还请公公帮我一把,孙元今后必然对韶姑娘礼敬有加。”

  “都这个时候了,你还想着要娶虞人?”老太监嘿嘿冷笑。

  孙元突然淡定下来,静静地看着杨泽:“孙元现在不过是一介贫民,还有许多麻烦需要处理。而且,也没读过什么书,科举无望。不过,并不代表我孙元以后也会如此。急切之下,公公又从哪里去寻一个知根知底,而又能让韶姑娘信任,可以托付终身之人?公公如今乃是中都留守,手头想必须有不少告身,不妨写一份给我。文官,孙元做不了,公公你也没有这个权限。可若是任命孙元做一个千户军官,将我转为军户,想必也是容易的。到时候,孙元做了军官,自然能护得韶姑娘一世平安。”

  所谓告身,就是古代官员的任命状,也叫官照。一般来说,文官的任命状由吏部发出;而武官则由兵部任命。

  凤阳本是一个府一级行政区划,按理这里的最高行政长官是知府。可因为他是明朝皇帝祖陵所在,就做了明朝的中都。算是后世直辖市,所以,城中又设了巡抚衙门。而执掌军政大权的则是守备太监。若论起权势,中都守备太监相当于洪承畴这样的高级官员。

  又因为是中都的军政第一长官,杨泽对地方人事,有一定的任免权。文官且不说了,按照明朝的制度,非进士不得为官。但武官却不在此例,再加上明朝武官地位较低,别人也不在乎。

  所以,杨泽这种省一级军政长官到地方上任的时候,手上都会捏有一大把兵部开具的武官空白告身,以边任用亲信。到时候要想提拔谁,将名字添上去,然后给通知兵部一声就是。

  这就是孙元刚才故意装着胸无点墨的缘故,他就是想给自己谋个军职。世道已经彻底乱起来了,有枪才是草头王。在这个时代里,没有什么东西比紧紧握在自己手头的刀枪更可靠。

  当然,拿韶虞人做为交换条件,孙元还是觉得自己有些不厚道,心中未免有些不好意思。将来,也不知道她该对我孙元失望成什么样子。

  但,这可是他等待已久的机会,如何肯错过。

  只要得了千户军官的官职,这一趟凤阳就算是值回票价了。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