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历史上的小人物_唐史并不如烟1·大唐开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白衣法师向他辞行,母亲对他说:“你是我的儿子,要到哪里去?”白衣法师说:“为了求法,要西行!”看来玄奘法师就是为了西行而生。

  玄奘法师十岁的时候父亲与世长辞,玄奘从此跟随早已出家的二哥(法号长捷)在洛阳寺庙里做少年行者,到皇帝杨广下诏剃度的时候,玄奘法师就去争取剃度名额。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的奇妙,如果没有大理寺卿郑善果的慧眼识珠,恐怕世间只有陈祎,再无世人口口称颂的玄奘法师。

  从隋唐两朝传承来看,玄奘法师可以说是“隋朝出生,唐朝成长,隋朝的供养造就唐朝的高僧”。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可以说是杨广栽树,唐太宗和唐高宗乘凉。

  在国家的供养下,玄奘法师勤奋用功,废寝忘食,不久就能开坛讲座。后有感于隋末唐初民间诸多苦难,又偶遇印度高僧讲述那烂陀寺讲学的盛况,于是有了西行的求法。值得一提的是,玄奘法师西行并没有得到官方认可,并不像《西游记》里所说受唐太宗委托,实际上他是在申请不下签证的情况下,混在西行逃荒的灾民之中蒙混过关,历尽磨难到达那烂陀寺。

  不知道日后佛法有大成的玄奘法师是否还会记得当年那个伯乐,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那个伯乐的名字叫作郑善果?

  郑善果本人也算是种善因,得善果,母亲被载入《隋书》作为教子良母的典范,他本人先后事隋、宇文化及和唐朝,后在唐朝为官,得享天年。能在一个乱世中有这样的结果,也算善果。

  说完了第一件小事,再来说第二件小事,这件事情也很小,小到只是一次极为普通的对话。

  这次对话的双方是皇帝杨广和太史令(天文台长)庾质,他们的对话已经有过多次了,只是这一次更加不同。

  一征辽东时,杨广就跟当时下放当甘肃合水县令的庾质有过一次对话,庾质的看法是皇帝应该坐镇涿郡,放手让大将们随机应变,这样即使失败,也不损皇帝英名。(第一回庾质胜!)

  二征辽东,庾质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杨广却回答:我亲自去还没取胜,我要不去,更没指望了。(第二回庾质胜!)

  杨玄感谋反之后,杨广又一次咨询庾质,杨广认为杨玄感很聪明,平叛恐怕很难。庾质摇摇头:“玄感地势虽隆,德望非素,因百姓之劳苦,冀侥幸而成功。今天下一家,未易可动。”(第三回庾质胜!)

  第三次征辽东,满朝文武不敢说话,庾质也不敢去触霉头,没有表态。(第四回双方0:0战平)

  然而到了大业十年的十二月,君臣之间又有了一次对话,这一次主要是庾质说,皇帝杨广支着耳朵听。当时杨广准备前往东都洛阳,随后北巡,满朝文武再次集体失语,只有庾质站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