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0章 内阁首辅大学士,太子少师,吏部尚_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0章内阁首辅大学士,太子少师,吏部尚书,辽国公——张好古!

  文官不许封公侯是一条大明律例。

  这不是隐藏的,而是实打实的的明确规矩,《大明律》中凡文官非有大功勋于国家,而所司朦胧奏请辄封公侯爵者,当该官吏及受封之人皆斩,其生前出将入相,能去大患,尽忠报国者,同开国功勋一体,封侯谥公,不拘此例。

  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人在没有明确的理由的情况下冒然奏请明朝皇帝批准册封某一位文官为公侯的话,这个奏请之人和奏请被册封的人不但不能被册封,还会有杀身之祸。

  这需要贡献。

  目前为止,大明文官一共有三个人封侯。

  一个是靖远伯王骥,追溯到明英宗时期,带兵打仗,稳定西南,后来还是帮助英宗复辟,被追封为靖远侯。

  还有一个是王越,属于成化帝时期,王越取得红盐池之战的胜利,大破鞑靼骑兵,后来又成功指挥了威宁海之战,并取得了胜利。于是成化帝下旨,加封王越为威宁伯。

  最后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圣人了,王守仁了,被册封为新建伯。

  其实还有一个,就是韩国公李善长,这一批人都是开国功勋,地位超然,无论是不是文官,都已被册封为公侯。

  朱元璋时期的册封的十公中,只有李善长是文官,其他几个皆是能上阵杀敌之能人,那个时候,武将的话语权还是很重的。

  后面文官封侯就只有三王了。

  也就是说。

  文官是可以封侯的,第一,是出将入相;第二,是能除大患;第三是尽忠报国。如果满足这三项,那么文官被封公侯是可以被准允的。

  就听到朱由校缓缓的开口道:“内阁大学士张好古训练新军,为朕挖掘了诸多人才,若非师傅,朕,在城外可就是危险了,此番大战,全赖师傅指挥得当,朕,岂能不加封?”

  说到这里,朱由校微微的顿了顿,继续道:“朕,加封张好古为辽国公!”

  辽国公?

  上来就是干脆直接的给了一个辽国公的身份?

  一群人看着张好古的目光都是忍不住嫉妒起来,你也只是一个文官,居然至极给你一个国公的身份?

  你看看三王。

  也就是换来了一个伯爵的身份,倒是张好古上来就是国公。

  三王那都是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血战,积累了多少军功,这才给了一个小小的伯爵爵位,那靖远伯王骥也是帮助英宗复辟,这才升级到了侯爵。

  这狗皇帝给的也太多了。

  不过,想想也是,外面风险那么大,张好古可是一直顶在外面,真正的帮助狗皇帝渡过了危机,更是当场生擒了努尔哈赤。

  这是救命之恩,给一个国公,倒也说得过去。

  “皇上,臣不曾上阵杀敌,臣,也不曾指挥,这国公的爵位,臣如何担当得起?”张好古微微的欠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