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53章 崇祯的倒行逆施,回来了,都回来了_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53章崇祯的倒行逆施,回来了,都回来了!

  十二月的辽东,已经白雪飘飘。

  时值一六三四年,小冰河期已经展露峥嵘,辽东大雪纷飞天气奇寒无比。

  而沈阳城中,大同党人们齐聚徐光启家,为这位大明的工部尚书送行。

  徐光启是明末少有的集科学家、农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学家,他不仅仅是大明的瑰宝,更是华夏的瑰宝。

  徐光启这些年所做的贡献寻常百姓可能不怎么知晓,但大同党人都很清楚,天启中兴的盛世种种,背后都有着徐光启默默无闻的贡献。

  这是一位不喜名利的大才,更是张好古他们少有的知心人。

  徐光启家中已经布置好灵堂,张好古看着灵牌和棺椁,忍不住叹了口气,他在这个世界上能随心交流的朋友,又少了一位。

  仔细算算,自己眼下还有多少朋友呢?

  张好古哀戚的看着灵牌,神情满是悲伤,徐光启这几年看似默默无闻,但徐光启所做的贡献却是惊天动地的,这些是能促进华夏发展,是可以传承下去留给后人夯实基础的财富根基。

  卢象升说道:“徐老不要风光大葬,只要求一副薄棺可以裹尸。”

  张好古点了点头:“虽然这样说着,但徐老的功绩和事迹都要切切实实的记载下来,生前徐老不重名利俯首农桑,这逝后总不能让徐老继续如此了。”

  黄宗羲走上前来:“徐老已经走了,明公还是节哀吧。”

  张好古问道:“徐老的家眷,一定要照顾好,徐老作出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这是一位真正的大同党人,一位真正心怀天下的仁者。徐老家眷有什么要求,有什么需求,尽量都要满足,不能让人说我们这人刚走,茶就凉了。”

  黄宗羲说道:“明公放心,学生明白。”

  关于徐光启的事迹,很快在沈阳城传开,随后是周围各地,等当徐光启出殡当日,大批百姓赶来为徐光启送行。

  辽东的百姓懂得不多,不知道什么数学,什么军器,但老百姓知道徐光启研究的是风调雨顺,是四季时节,研究的是怎么让老百姓能吃饱饭,研究的是怎么利用辽东的水利让老百姓能丰衣足食,家有余粮

  老百姓很单纯,也很朴实。

  老百姓知道徐光启做的都是为天下百姓好的事情,这就是善人,是值得大家送行的好官。

  于是这一日,沈阳及周遭数万百姓来为徐光启送行。

  徐光启的棺椁被他的弟子们抬着放在四匹马拉的马车上,周围有一队骑士进行护卫,张好古等人亲自扶灵,大同社用最高的荣誉来为徐光启送行,直至将其棺椁送入沈阳城外天柱山。

  这里本来是努尔哈赤的福陵所在,可惜修建了没几年,大清国都没了,这里被大明接手,原本修葺建造的建筑设施也都被保留下来,经过改造后,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