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9章_纨绔世子爷李坏李长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手臂:“要是你也能去西方极乐净土就好。”

  刘旭没说话,一个老人,一个虚弱的中年人,同时快要走到命运的尽头。

  …

  李长河骑着眉雪,准备去咏月阁接阿娇,起芳和月儿,狄至也骑马跟在身后,还跟着王府的几辆马车。

  阿娇邀请了一些才子才女在咏月阁办一场小诗会,以吟诵最近景国武功为题,目的是教孩子们诗理,词理。

  李长河觉得这样的教学挺好的,所以也就同意了,阿娇很高兴,拉着他还有院子里的人去。

  可诗语忙不过来,秋儿在实验第二代蒸汽机,只有月儿陪她,随后遇到休息的起芳,就把她也叫上了,而李长河自己也忙不过来。

  他在新军里教唱歌,没错,就是教唱歌,新军的军歌。

  不只是唱歌,他还要配上能踏步的节奏鼓点。因为军歌至少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增强军队凝聚力。还有一个就是用于指挥。

  不错,就是指挥。

  在战场上,用鼓点指挥进军,让士兵踩着鼓点前进,是遂发枪时代的基本做法,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指挥不可能靠人一直吼,没那么大声音,也不规整,而且纪律能增加战斗力。

  所以李长河不只要教他们唱歌,还要给军中的鼓手教会节拍,配合鼓点指挥军队前进,至于军歌选择,当然是最简单易懂又气势恢宏的《精忠报国》。

  狄至一边走还在一边跟他说关于新军的事,有些人对军事有着天生的敏锐,比如韩信,卫青,霍去病这样的人,这些人不上战场则已,一到战场,靠着他血液里流淌的战争天赋,瞬间就会如鱼得水。

  卫青,霍去病建立赫赫战功的时候,都是十六岁,十八岁的人,很多人可能想都不敢想,汉朝那么多老将军,为什么偏偏是两个年纪轻轻的小子把匈奴打得落户流水。

  这就是对战争的敏锐,过人的天赋。

  狄至显然也是这样的人,以前他只是个小小都头,可到新军副指挥使后,他是第一个与众人思路不同,提出新军的骑兵全要轻骑兵的。

  包括魏雨白,参林,严申等都认为,王府既然有能力打造刀枪不入的工具钢全身板甲,就应该发挥这优势,武装大批重骑兵。

  只有狄至反对,他觉得新军不需要重骑兵,需要的是轻骑兵,因为装甲再厚,防护再好,重骑兵的作用是正面冲击压制敌人。而这工作,交给火枪,火炮会更好,再加板甲重骑兵,根本就是功能重叠冗余,不利于作战。

  新军缺的是正面战场击溃敌人后的追击和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能力,所以需要轻骑兵。

  当时听他说的时候,李长河简直惊呆了,显然面对遂发枪,火炮这样的新事物,魏雨白,参林,严申等人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冷兵器战战争的拿种思维,而狄至已经完全理解了火器的优势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