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2章 滏水布阵_长平长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是有把握的。

  在长城区域,滏水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因素,它横穿整个湖沼地区,可以通航,是整个长城地区的重心。不用说,大家的思路很自然围绕着滏水展开。

  兵曹在赵国邯郸周围潜伏了半年时间,侦察的重点自然就是邯郸和长城。虽然多次探查,但兵曹依然难以把握其中的奥秘。他把自己画的长城周围的略图摊在大家中间,供大家参详。但实在说,要在短暂的时间内读通地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大家还是看着兵曹,准备听他的意见。

  兵曹道:“武城面南,可谓固矣;而北面不足御之。司马之行可以证之!臣以为,迎中更渡滏水,入武城,越漳水而南,是为上策。沿滏水而阵,击赵军于半济,是为中策。越滏水而击赵军,是为下策。”

  司马靳道:“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臣且思之,若赵军北来,将何计而击南军?”

  兵曹道:“愿闻五大夫之见。”

  司马靳道:“非臣所能知也。然臣已命家人、文书,尽择武城图书简册,尽以观之。或有所得。”他从怀中取出一幅图式,摊在席前,道:“诸公细观,此图何意?”

  兵曹、公子缯、王龁都凑到跟前,大家都看不明白。这是一份地图,而且是长城周围的地势图,这一点大家都清楚。但一则大家对地形不熟,图上的山川形势很难与现实世界匹配起来;二则,图中的文字是赵书,与秦书有很大的差异,在座的竟然没有一人习过赵书,所以大家都看不懂。曾经想过找赵人翻译,但想找到能通赵、秦两地之音的,竟然不易。兵曹和公子缯等人虽然在赵国潜伏半年,几乎相当于文盲,只会说赵音,并不通赵书。兵曹突然想到,中郎是“赵国通”,提议请他过来商议,这才解决了问题。

  典客中郎过来后,扫了一眼地图,道:“是乃长城形势图。”遂把图上的标注一一念了出来。大家隐约地感到,这可能是一副军力部署图。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猜详到凌晨,才大致搞清楚这副图的大致意思:这是长城遭到攻击时,邯郸援兵增援的计划图。

  弄清楚这一点,令大家十分兴奋,这意味着廉颇也有可能按照这一部署调动他的部队。议论之间,哨探来报,远方火起,似有叫喊声。王龁让加派哨探往火起的地方巡哨,那里如果需要支援,立即回报。

  兵曹看指着地图的一隅道:“赵军或当出此,当即往之,以观地势,乃备其战。”

  众人表示同意。于是大家不顾连夜未眠的疲劳,即往前方而去。

  由于长城范围内大部分是湿地,不适合大部队作战,所以战场的选择其实只有有限的几处。赵军居于防御地位时,是准备将这几处出口封闭,把入侵的敌军先困在这片湖沼之地上,动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