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0章 秦赵媾和_长平长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全军集合,王龁重新指定了各营的防御地域,率领前军继续向前进发。由于这里是相对平坦的田野,而且距离赵军城池较近,王龁率领的前军由五千人的方阵组成。前进十余里,看见前面的许多邑里中,赵军纷纷撤出。王龁催促部队加快速度,追踪着撤退的赵军直到那座城邑之下。

  眼前这座城池规模不小,足有三里见方,高大坚固。城南一条小溪流过,注入不远处的洺水。城外设有营垒,与城池形成呼应。十里之外还有一处高大的城池,规模与眼前这座相仿,城外也有营垒。

  王龁分出去几个营,清理赵军遗留下的聚邑,并加以占领。自己勒兵于要道上。同时派出军使,让各营征发劳力出来筑垒!

  在赵军眼皮底下筑垒,这是一个十分冒险的举动。而且王龁要求筑垒的距离就在距离河边不过百步的地方,那里距离对方的营垒也不过一里,这相当于将营垒筑到对方的脸上。

  王龁将五千精锐部队控制在河边,亲自掩护筑垒。大批邑民在秦军士兵的驱赶下,拿着农具赶到,就在王龁他们的脚下开始挖壕沟,挖出来的土就堆在沟沿上,由另外的人一层层夯筑成营壁。各处征发来的邑民很多,赵军又并未出来干扰,筑垒工作完成得十分顺利,只一个时辰,两处聚邑之间长约千步的营垒就筑好了。王龁随即转移兵力,前往下一个地域筑垒。

  整整一天的时间,就在赵军的监视下,秦军完成了整个地域的筑垒工作,壁垒总长达到十余里。这些壁垒是间断的,只防卫着最薄弱的环节,如果赵军想要进攻,总是可以渗透进来,只不过要付出些代价。王龁对今天的成果十分满意,他将邑民们打发回去休息,明天继续。安排好留守的部队后,王龁率领精锐兵团住进了由后卫五大夫安排好的几处邑里中。一天的时间,已经足够他们熟悉这片区域,安排好兵力。

  于是,在双方的默契中,秦赵双方就在这片土地上对峙起来。赵军满足于将秦军限制在远离邯郸的一片无害的区域内,秦军则满足于可以有地方过冬、吃饭,不必在隆冬中露宿、吃炒粟了。

  王龁和廉颇均向各自的首都报告了战场的动向。王龁的报告是,秦军已经占领武安皮牢。廉颇的报告是,秦军已被阻于五氏城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往的记忆渐渐回到王龁的脑海中。他想起这里就是十年前,他跟随着胡阳曾经到达的地方,不同的是,当时,他们的阵地在这条防线的北侧,与赵军的防线大致相当。

  经过侦察,赵军大约有一万多人,与秦军大致相当,但在两座坚固的城池作为依托,又靠近邯郸,随时可以增援。而自己远离后方,哪怕上党也远在三五百里之外,而且上党就是一座空城,徒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