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4章 英雄外交官_统御全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梦,梦里是长长的队伍,官员!签证!签证!”

  奥地利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总数约万人。纳粹欲将这里的犹太人赶尽杀绝,规定集中营的犹太人只要能离开奥地利就可以释放,赶不走的则在集中营里成批屠杀。

  因此,对奥地利的犹太人来说,离开就是生存,不能离开就意味着死亡。于是,犹太人纷纷想方设法离开奥地利。

  要离开首先要有目的地国家的签证,求生的**使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每天奔走于各国领事馆之间,但大都没有结果。

  1938年7月13日,在法国埃维昂召开了讨论犹太难民问题国际会议,与会32个国家都强调种种困难,相继对犹太人签证亮起了红灯,拒绝伸出援手。

  于是,素有世界******之称的上海,成为各国犹太人首选目的地。奥地利中国总领事馆就成了犹太人获取“生死签证”的最后希望。

  国际形势风云突变,被推到历史风口浪尖、富有同情心的中国外交官何凤山不忍看着犹太人在维也纳等死,他向走投无路的奥地利犹太人伸出了援手,勇敢地打开了向犹太人发放签证之门。

  17岁的犹太少年高德斯陶伯,曾先后奔走把除中国以外的驻维也纳的近50个国家驻维也纳总领馆都跑遍了而一无所获,绝望中的他,最后来到中国总领馆。

  出乎他意料的是,20份签证在很短的时间里拿到了。捧着这一大叠生死攸关的生命签证,想到全家逃离虎口美梦成真,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高德斯陶伯于1938年7月20日一次就从中国总领事馆拿到了20份前往中国上海的签证。这消息在犹太人中迅速传开。

  中国总领事馆门前每天从早到晚排着长龙,许多求助无门的犹太人在这里拿到了去上海的“生命签证”,从而逃离欧洲去了中国,或转道上海去了美国、巴勒斯坦、澳大利亚等地。

  顶住压力的何凤山成批地给犹太人发放签证,引起了纳粹当局的不满。纳粹以中国总领事馆的房子是犹太人的财产为借口,没收了房子。

  何凤山就自己掏腰包,迅速把领事馆搬到了另一处很小的房子里,坚持发放签证。

  当时国内政界对向犹太人发放签证意见也不一。******对德国有好感,使用德**事顾问,购买德国武器,还把儿子蒋纬国送到德国学军事。

  这自然对何凤山形成了很大压力,他很快就受到了来自顶头上司――驻德大使陈杰的直接威胁。

  陈杰秉承国内的旨意,想维持同德国的关系,害怕得罪对方,因此坚决反对何凤山给犹太人发放签证,但何凤山没有理睬。

  后有人向外交部打小报告,说何凤山在向犹太人出卖签证。陈杰于是采取突然袭击方式,派人到维也纳调查。

  因查不到证据,才不了了之,但是,何凤山于1940年6月被调离维也纳。

  (如果不是隆美尔拍卖武器装备这件事情,何凤山此时已经被调职了。)

  据此计算,何凤山签发的护照至少有数千份。平均每月派发500多份,有时甚至达到900份。当时一艘轮船往返7趟,载着3600名欧洲犹太难民,来到东方避难天堂上海。

  那时,持有中国领事馆签证的犹太人,不仅能合法离开维也纳,危急时刻还能将中国签证作为护身符,拯救自己的生命。

  上海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向犹太难民敞开大门的国际大都市,顶峰时达3万多人,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接纳犹太难民的总和。

  ……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