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4章七百万_我的合成渔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觉得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好,哪怕他可以不用那么努力也能过的很好。

  王远哲在接手了红洋龙榻以后,对酒店的方方面面都做了充分的了解。

  由于红洋靠海的原因,王远哲当然也对周围海鲜的品种以及价格等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王远哲也知道他以后一定是会和徐浪的渔场长期合作的,所以也不会因为短期的利益就坑徐浪一把。

  两人也合作不少次了,对彼此都比较放心。

  徐浪心中有了数,于是答应下来,以一百二每斤的价格出货两万斤给龙榻。

  剩下还有四万九千斤,徐浪又等着金叔那边回话,最后金叔给出的价格是一百四十块钱一斤,订货量也是两万斤。

  金叔在上沪市那边,物价高肯定要一些,金叔报价高也实属正常。

  徐浪要将两万斤鲍鱼运过去,也得花费一些运输成本,实际上抛开运输成本和路上可能存在鲍鱼死亡的风险,徐浪从金叔这儿赚到的钱和王远哲这儿差不太多。

  即便多也只多一点儿,多不了多少。

  这不禁让徐浪感叹,这两人是不是提前打过商量了?还是说商人对于市场价格的把握都那么准确同步?

  王远哲和金叔各给徐浪带来两万斤的订单,剩下的鲍鱼还是老规矩,从和诚水产店批发或者零售出去。

  和诚水产店现在早已经变成了城南海鲜市场最大的水产店,店铺规模已经是一再阔扎了。

  徐浪不禁庆幸自己当初选择水产店的位置是在贸易街路口,能容纳更大的客流量。

  否则上店的顾客恐怕是要把店门槛踏破。

  和诚水产店生意好原因很多,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和诚水产店背后有浮沙岛渔场做支柱。

  之前吴大力能够在城南海鲜市场混得如鱼得水,还不是因为他家有一个养殖场的缘故。

  有稳定的货源供应,不管是市场竞争也好,打价格战也好,总是一般小店不能比拟的。

  再者徐浪出品的海货那是普通的海货吗?好的品质才是吸引回头客的关键。

  另外呢,就是很多来红洋旅游的游客,也是听说过徐浪的名字慕名而来,也为和诚水产店引来不少客流量。

  而且有些来旅游的游客出手......

  第84章七百万(第2/3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比较大方,一买就是好几十斤上百斤,包装好邮寄给老家的亲戚朋友,相当于带些特产回去送礼。

  另外和诚水产店也无法一次消化掉那么多鲍鱼,还是按照以前的销售模式,徐浪把其中一部分鲍鱼批发给其他的海鲜店,以此加快鲍鱼出货的速度。

  对他来说,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早点将出货环节结束,他便能早些进行下一轮的合成。

  最后,徐浪出了六万斤的鲍鱼,总销售额七百多万!

  这也是徐浪为什么买车了的原因。

  好歹现在也算是有钱人了,出门没个车哪能行?

  开车载着虞浅浅驶向高铁站方向,虞浅浅早早订好票,坐高铁然后转飞机,

  只是到了昨天,才突然把离开的消息告诉徐浪。

  徐浪当时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这段时间因为珊瑚礁修复的原因,两人几乎每天都有很长的时间待在一块儿。

  现下虞浅浅要离开,徐浪总不能阻拦。

  瞟了一眼副驾驶的虞浅浅,微风从车窗灌进来,拂动虞浅浅的长发发梢。

  发梢摆动间,徐浪隐约看见长发下,虞浅浅已经通红的左耳。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