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9章:78年的北大考古课表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大历史系分成历史跟考古两块。历史专业那块,苏亦是半生不熟,或者说似熟非熟。好些历史专业的授课老师都不认识。在考古专业这边,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在考古大本营,苏亦可以很自信的说,没有一个先生他不认识。就算没见过,也曾听过他们的故事,再不济也只能在论文上见过他们的名字。因此,在北大考古专业蹭课,总有一股莫名的亲切感。就算宿先生没对他做强制性要求,苏亦也舍不得缺席考古诸位师长的课程。十年以后,北大从76年开始复课,专业课一直到78年,其实变化不大。旧石器时代考古由吕遵锷先生讲,新石器时代考古则是由李仰松、严文明两位先生轮流讲。两个人同时开设一门课程,在历史专业很常见,比如,中国通史就由多位老师轮流讲,比如宁可、张光达两位先生都在讲。世界通史,也是由周怡天跟朱龙华两位先生讲。其实不止考古专业诸位师长有口音问题,历史专业这边也有,比如周怡天先生,讲课口音也重,讲述世界史的先生都如此,考古专业的师长有口音问题,也再正常不过。至于商周考古,不用想肯定由邹恒先生讲。商周考古第一人,并不是说说而已。可以说,北大诸位先生之中,俞伟朝跟邹恒两位先生身上的争议就挺多的。高铭先生曾经评论,邹恒自以为是,俞伟朝华而不实,只有严文明做学位扎实、严瑾。然而,这是从学问的角度来说。严文明先生自然是厉害,仅仅是学术成果方面来说,严先生似乎比两位两位先生要扎实,尤其是这位先生还颠覆前辈学术观点而著称。从国内考古学建立起来,走过百年的道路,从最开始梁思永先生他们颠覆安特生关于仰韶文化认知上错误之外,这种大的颠覆并不多。基本上,后世的考古学理论都是在前辈建立起来的大框架下修改些边边角角,能够颠覆前辈创立下来体系以及认知,这样的学术功底,想想都阔怕。严文明先生做到了。可想而知,他的学术功底之扎实。在这点上,苏亦认为高铭先生评价并不错,至于他评论俞伟朝先生华而不实,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俞老师就是一个多能手,涉略极广,好像啥都喜欢研究,从早年的秦汉考古,到后面的楚文化再到组建水下考古。尤其是去历博任职以后,社会职务极多。前世,苏亦读研的时候,有师长提到俞先生有人觉得他离开北大可惜了,也有师长觉得俞先生离开北大去历博是明智的选择,更加能发挥他的长处?那么俞先生是研究博物馆学出身的学者吗?并非如此,虽然他早年读的是北大博物馆专修科,然而,以俞先生确实苏秉琦先生的研究生。苏公晚年的大小事情都是俞先生在操心,大到生辰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