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六章 愿者上钩_拐走陈圆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辰和张煌言商议的,是让他假装买官,引蛇出洞的计划。

  在明朝,当兵没什么战功可言,当官没什么政绩可评,所以官员的升迁,就全凭领导的好恶。

  这就造成买官卖官、弄虚作假泛滥。

  买官制度,不是明朝的特产。

  从秦统一六国之后,就有了买官行为。

  汉代司马相如的官职就是买来的。

  明代的买官起于景泰元年。

  最先是武官。

  可以捐世袭武职,实售锦衣卫官职,这时,文官是不许捐的。

  后来因为缺少马草,生员资格可以买售,可以进入国子监读书,拥有科举资格。

  明末时期,买官现象频发,难以控制。

  越好的差事价格自然越高,一些要做官的人就去借“京债”。

  京债是专门给那些买官、行贿的人准备的。

  这种借贷,借款金额大,经手人多,扣除的手续费也很高,到手可能只有一半。

  而且,它的利息非常高,是本金的数倍。

  不仅如此,买官的人一旦买到了官位,催债的人马上就会在家门口堵着,强逼着对方将利息提高,好似威胁勒索一般。

  于是,当时许多买到官的人还不出债务,就开始挪用公款去抵私债。

  更过分的是,那些债主们还会在借钱人任官的地区掠夺百姓的钱财,买官者不仅不敢管,有些甚至还帮着那帮人一起勒索百姓。

  这种情况在京城此起彼伏,难以管控,不少百姓就开始闹民变。

  明朝的言官历来都是专门监察腐败现象的,严格遵守制度,对朝中官员进行监督。

  一直以来,贪官污吏都难逃言官的法眼。

  但是到了明末,这个现象就被渐渐打破了,因为腐败的风气已经影响到言官了。

  监察御史在对各地的官员进行监察的时候,会直接对他们进行敲诈,如果不给自己一点好处,就给你写一些罪名,到时候就后果自负。

  如此一来,无论是贪官还是清官,都会给这群言官行贿,官场风气可想而知。

  不过,虽然腐败现象已如此严重,但是作为官员还是不敢明着贪的,暗地里贪污才能贪得越多。

  那些平日里看似忠诚廉洁的清官们,关起门来好好数数家中的银两,怕是比国库还要多。

  这些地方官个个都有大宅大院,有田地几十万亩,家里还有几百名保镖,上千个仆人。

  这些,只要稍稍留心,便能看出端倪。

  但是,没有证据啊。

  即便全京城的人都知道某某官员豪宅无数,田地无数,但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他贪污呢?

  按照商量好的计划,张煌言私下将自己要买官的消息透漏给了一些相关的人员。

  以他刑部员外郎张圭章之子的身份,加上他的财力,想买个大点的官做做,也没人会怀疑。

  很快,便有鱼儿上钩了。

  刑部侍郎——蔡奕琛。

  两人约在了百花楼见面。

  京城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