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二章 三战定印度(八)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顺这边的前线军官,在保证整体战略指导的前提下,还是选择了稳扎稳打的办法。

  第一批上岸的一个营的工兵和其余部队,要在胡格利河的北岸修筑营地,积累物资,等待后续的部队登陆。

  这种仗,除却最后的野战决胜外,唯一可能的转折点,就是英军趁着大顺的主力部队还未到达,让海军选择离开胡格利河,出海与大顺海军决战。

  以总吨位一比三的绝对劣势,全歼大顺的印度分舰队,控制制海权,炮击大顺军先头部队的营地……唯有如此,才算是避开了会战的转折。

  虽然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大顺还是非常谨慎地攻取了萨格尔岛上的灯塔,那里没有什么军队,只有一些理论上可以算作军队的孟加拉守军。

  并且很快围绕着萨格尔岛上的灯塔,构建了三座炮台,部署了三门24磅的重炮。

  与胡格利河北岸的营地相互照应。也算是明明很强,但却过分谨慎了。

  杜锋计划的作战,是以大顺的海军优势,封锁胡格利河。

  然后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将南洋的野战机动兵力,都运送到萨格尔岛以北的营地。

  包括四个战斗工兵营、6000名锡兰的府兵线列兵、六个炮兵营、四个在淡马锡的骑兵营、四个辎重营,以及依靠西拉杰在孟加拉的威望,使得孟加拉当地的领主和受损的什叶派商人提供补给。

  合计将近一万名步兵、2000骑兵、以及强悍的数量众多的炮兵。

  就大顺现在的运力,这倒不是问题,包括补给也不是问题。

  大量的被征召的商船,和本身就是官督商办的专业运输船队,以及被裁撤后在南洋地区依旧拥有一次性运送5000兵力规模的海军专业运输船——这是为了方便在南洋的殖民统治,一次性5000的投送能力,可以快速镇压南洋任何方向的起义,以免遇到荷兰人那种小规模起义压不住最终形成燎原之势的局面。

  杜锋对于米子明多久能攻下明古鲁的万宝路堡,信心十足,这压根就不是什么难事。

  而所谓的机动兵力,除了锡兰那些特殊的授田府兵外,所动用的其余兵力,也根本不是大顺在南洋的全部兵力。

  比如爪哇、婆罗洲、摩鹿加群岛、苏禄等地的驻军,和驻军之外的少量机动兵力,压根就不需要动。

  步兵抗线的主力,就是锡兰的府兵。抗线之外真正要用来一锤定胜负的,还是靠专业的职业募兵。

  至于英国人在孟加拉有多少兵力,根据大顺的情报,英国人此时在孟加拉,除却海军,其实只有1800人的兵力。

  这其中,有300人是欧洲各地的亡命徒,渴望在印度发财的雇佣兵。英国人可能雇佣,也可能不雇佣,甚至这些雇佣兵也未必愿意接受英国人的雇佣,毕竟比有钱的话,还是印度王公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