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4、劝君更尽一杯酒_重生之大科学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岁。最年老的当数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状元王式丹,当时已经五十有九。而最年轻的,襄公(敏中)、戴文端公(衢亨)和潘文恭公(世恩)三人,都才24岁。然而,于文襄公、戴文端公任侍郎时已四十开外,只有潘文恭公是三十三岁任礼部右侍郎,与大人一般年纪。但大人是学部左侍郎,左侍郎本来就在右侍郎之上,学部次序又在礼部之前,所以大人还是稳胜他一筹的!

  “当然,进士中还是有更年轻的。据说前明的乔庭桂十五岁便中了进士,真是骇人听闻!我大清自然也有不少年少才俊,据我所知,朱文正公(珪)便是十七岁中进士的。他在112科、近三万名进士中足以占据前三之位,不过他当侍郎时已经年过五十了。

  “在道、咸年间,士林多以点翰林为仕官捷径,认为由翰林院编修、检讨十年可官至侍郎。然而这又谈何容易?惊才绝艳、官运亨通如曾文正公(国藩),从翰林院散馆到担任礼部右侍郎,也花了9年时间。何况其他人!即便如此,要想在三十三岁前任侍郎,也必须在二十三岁前翰林院散馆,即二十岁前中进士。这十多年里,家中还不能有亲人去世,因为一旦守丧,少不得又要耽搁一到三年工夫。

  “一来二去,就让你成为了大清立国以来最年轻的汉人侍郎!为了这个,还不值得干一杯么?”

  算你狠!孙元起只好苦笑着把杯中酒喝掉。

  刚吃了几筷子菜,杨度又第三次举起酒杯:“第三杯酒,祝愿大人步步高升,早日得展胸中锦绣!”

  “蒙您吉言!”孙元起不再反抗,直接干杯。

  林纾放下酒杯,缓缓地说道:“照此看来,大人他日可为黑头公啊。”

  黑头公?包黑子么?

  “黑头公,就是头尚黑,便已经位列三公。”林纾知道自己的东家没啥文化,接着就解释道,“如今三公纯属虚衔,不过官至大学士、军机大臣,也约略等同古时候的三公了。”

  孙元起心道:哥几个醒醒,别说醉话啦!清王朝还有三年时间就翘辫子了,哪里还会再有什么大学士、军机大臣?

  刘师培看到孙元起一脸不信的表情,掰着指头说道:“大人你别不信,畏庐先生的话还是大有可能的。经过前年的官制改革,学部位置仅次于外务、民政、度支三部,在陆军、海军、法、农工商、邮传等五部之前。左侍郎与尚之间又只是一步之遥,只要不出差错、运作得力,四十岁前成为一部尚大有希望!只要当上尚,三五年时间,入军机、授任大学士都是手到擒来!”

  杨度也点头赞许:“申叔说的没错,但最关键还是侍郎和尚之间那一步。别看侍郎和尚之间仿佛近在咫尺,其实却是一道很多人难以跨越的鸿沟。仅举我们湖南乡贤徐树铭为

  请收藏:https://m.ok120.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